山东大学毕业生就业去向
1、山东大学毕业生主要去向包括升学、就业等,就业地区和单位性质呈现一定特点。升学是山大毕业生重要去向。2024届应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14%,其中升学占比539%,出国(境)留学858人,占64%;2023届应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810%,升学占比592%,出国(境)留学占65%。
2、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涉及电子器件、电路设计、信号处理等领域,毕业生可以进入电子设备制造企业、通信公司等单位,从事电子产品开发、测试等工作。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专注于微电子器件的设计与制造,毕业生可在芯片设计、集成电路制造等领域找到工作,从事研发、生产等工作。
3、就业去向:行业分布:本科生就业前五的行业为教育、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合计占比700%。单位类型:本科生就业单位以各类企业、事业单位为主,分别占签约就业人数的439%和396%。
山东大学毕业就业率
山东大学(山大)的就业情况较为乐观,2024届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达914%。整体就业情况 山东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强、学科门类齐全的高水平大学,其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山东大学毕业生主要去向包括升学、就业等,就业地区和单位性质呈现一定特点。升学是山大毕业生重要去向。2024届应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14%,其中升学占比539%,出国(境)留学858人,占64%;2023届应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810%,升学占比592%,出国(境)留学占65%。
年山东大学本科毕业生境内签约工作就业率为41%、硕士毕业生境内签约工作就业率为827%、博士毕业生境内签约工作就业率为998%、共计毕业生境内签约工作就业率为628%。 2023年山东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每年毕业季,山东大学都会吸引来很多知名企业来校 *** 。
山东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该校学科实力强、就业保障措施完善。山东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双一流”A类高校,山东省唯一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大学,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前30,学科优势显著,拥有数学、中国语言文学、临床医学等国家“双一流”学科。2024届本科就业率达914%,升学率38%(含10%出国)。

山大软件工程毕业生就业情况
1、毕业生起薪大概在8k - 15k之间,具体会因个人能力、经验以及公司和岗位不同而有所差异。职业发展:市场对软件工程专业高技术人才需求大,具备较强技术和创新能力的毕业生,在国内外都有广阔发展空间和较多职业晋升机会。
2、就业前景方面,软件工程硕士毕业生有机会在企业、科研机构、教育领域等多个行业找到适合的工作。在当前信息化、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增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3、信息安全专业:该专业涵盖 *** 安全、密码学等多个领域,毕业生市场需求大,就业前景广阔,可从事 *** 安全分析师、信息安全顾问等工作。软件工程专业:培养具备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能力的人才,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软件工程师的需求日益增长,就业机会众多。
山东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1)
1、山东大学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截至2022年底,2022届本科生毕业生共计9898人,落实就业去向9351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47%。其中,签约4600人,占比447%;国内升学4133人,占比476%;出国(境)618人,占比24%。2022届毕业生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14%。
2、山东大学毕业就业率为914%。就业情况分析如下:升学情况:在山东大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有539%的学生选择了继续深造,这一比例相当高,显示出山东大学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其中,64%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进一步拓宽了国际视野。
3、山东大学的就业质量较高。以下是具体分析: 高就业率: 2019年,山东大学本科毕业生总数为9496人,就业率达到了953%;硕士毕业生共计4379人,就业率更是高达993%。这两组数据表明,山东大学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4、山东大学研究生的就业情况令人满意,就业率高且就业质量高。以下是具体分析: 产学研结合紧密: 山东大学积极促进产学研结合,与众多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研究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例如,与阿里巴巴、腾讯等知名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平台。
5、山东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工资根据不同的数据来源和统计年份有所不同,但大致在6000元左右。官方数据 根据山东大学官方发布的202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该校应届生平均月薪为6007元。这一数据直接来源于学校官方,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6、影响分析:国外升学率的下降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国际形势的变化、留学成本的增加、国内就业市场的吸引力提升等。此外,部分学生和家长可能对于留学的认知和态度也发生了变化,更加倾向于在国内深造或就业。